大名冠小名现象分析

来源:免费取名网 2020-09-04 14:06:27

大名冠小名现象分析政工师论文写什么题目 dlong 要】大名冠小名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现象,即表示事物总称的语素在前,表示事物具体特点的语素在后,由 两个语素组成的复音词。在表义上,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一定 变化,总的看来,意义或偏指大名,或偏指小名。正确理解语 言中的这种现象有助于准确理解古汉语的词义。本文对大名冠 小名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,对《诗经》中的符合大名冠小名形 式的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,总结了大名冠小名的词发展 变化的规律。 【关键词】大名冠小名;《诗经》;变化规律 大名冠小名现象自被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并获得 认可,对于匡正前人的误训,正确理解词义有很大的帮助。大 名冠小名是古代汉语的一种构词方法,清末学者俞樾在《古书 疑义举例》中首次提出“乃古人之文,?有?大名而和之於小 名,使二字成文者”,并举了草芥、禽?等例对这一现象进行 阐释。大名是事物的总称,比如草、禽、兽、鸟、虫等,小名 是事物的专名,比如芥(小草)、犊、兕、乌、蝗等,通过大 名冠小名的构词法,出现了草芥、禽?、兽兕、鸟乌、虫蝗这 一类词,大名在前,小名在后,表示特别指定的意义。 王建莉在《大名冠小名?解》中指出大名冠小名的词有 的表泛指,有的表特指,有的二者兼有。

综上看来,大名冠小 名的基本形式是中心词+修饰词,我以《诗经》为例,将此类 词进行整理并分析其词义。 《卫风?木瓜》中有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”“投我 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”“投我以木李,报之以琼玖”的句子大名冠小名,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,木为 “木本植物的统称”,瓜是 “葫芦科植物”,桃、李均为树名。因此,木瓜、木桃、木李 都是典型的大名冠小名,并且均表示特指。“琼”为美玉, 《毛传》解释“琼,玉之美者”,即可理解为美玉的统称。 色者”。根据这些解释,琚、瑶、玖都是某种玉石的名字,因此,琼瑶、琼琚、琼玖也是大名冠小名。根据全篇来看,这三 个词的意义是特指。 有琼英、琼华、琼莹三词,很多人会以为是指玉石的光泽,但仔细揣摩该篇中这几个词的意义,指的是某种玉石。《毛传》 服也”,由此可见,英、莹、华都是小名。琼华、琼英、琼莹是大名冠小名,词义也表示特指。 《秦风?渭阳》中“何以赠之,琼瑰玉佩”,孔颖达疏 “瑰是美玉之名”,《毛传》说“瑰,石之次玉”。因此,琼 瑰是大名冠小名,但此处“琼瑰”与“玉佩”并列,词义应为 泛指玉石。 《豳风?七月》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。高亨注:火, 星名,又名大火,即心宿。

“星火”一词在古书中是专指火星 的,应注意,但该篇中并未出现“星火”一词,在此只是指 出。下文中有“取彼斧?,以伐远扬”大名冠小名,“取彼狐狸,为公子 裘”。?指方孔的斧,因此斧?应为大名冠小名,义表特指。但 “取彼狐狸,为公子裘”一句,孔颖达疏“取狐?之皮?公子 裘”,如果遵从这样解释,诗经中节与节之间结构是相似的, 那么斧与?也是分开指两种工具,不是大名冠小名了。 的桑?,“野”作?修?放在後面,?也是大名冠小名的一种。意义上表特指。下文中“有敦瓜苦,?在栗薪”取名,杨伯峻注 “瓜苦即苦瓜”,可见,“瓜苦”是大名冠小名,表示特指。 桑,汉语大词典解释“落叶乔木”;檀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详细介绍了这种树,“檀有黄、白二?,?皆如 槐„„”。因此,树桑、树檀、树杞都是大名冠小名,表示特 《秦风?晨风》“山有苞棣,隰有树?”中的“树?”也是大名冠小名,?根据解释是山梨,是树的一种,该处树?特指山 梨树。 《小雅?大东》中,“舟人之子,熊罴是裘”。“熊罴” 一词是大名冠小名,罴指大熊。 《大雅?绵》中有“绵绵瓜瓞,民之初生”一句,“瓞” 指小瓜。孔颖达疏:“大者曰瓜,小者曰瓞”。朱熹《诗集 传》中指出“小曰瓞,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”。

因此,瓜瓞是 大名冠小名,指小瓜。 饰词在后,表特指。《大雅?旱麓》“清酒既载,?牡既备”。?牡,译为“红 色的大公马”。?译为红色的马而牡指雄性的。因此,?牡为大 名冠小名,特指。 以上是我从《诗经》中找出的较典型的大名冠小名例。由 此看来,《诗经》中的此类词并不多,意义大多是特指,搜集 过程中发现《诗经》中小名冠大名的词远远多于大名冠小名的 词。《诗经》收入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 诗歌,可见,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小名在前大名在后的构词 法,并且得到广泛的运用。 在《诗经》中的词,表示固定意义的词顺序是一定的,比 如表杞这种树,只有“树杞”这一种说法,或者直接用 “杞”,而没有“杞树”这一说法,这说明在先秦时代“树 杞”是一个固定的表杞这种树的词,我妄自揣测,随着小名冠 大名的词越来越多,经过两种语序的竞争,可能是小名在前使 用更方便,能更快地把握词义,于是大名冠小名的词越来越少 并渐渐被小名冠大名的词代替,树杞也被杞树代替。 综合看来,原先的大名冠小名的词在造词之初应是表特指 的,后来因受其它构词法影响或因后人使用方法问题发生了变 化,有三种发展趋势:一、完全被小名冠大名的词代替,原词 消失。

二、词义发生变化,逐渐趋向泛指,与小名冠大名的词 共同存在。三、作为历史名词保留下来,并被后人作为专用词 使用。在此,词义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又有以下两种不同: 一、随着发展,原词只表泛指如“?”,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一 说犹虫豸,另一说是对禽鸟等小动物的通称,这都表示统指。 二、有些词既有表泛指的义项又保留特指的义项,具体要视语 境。汉语大词典中将“?蝗”解释为“以蝗为主危害庄稼的虫 类”,但根据古代文献,“?蝗”确实可指专名。究其原因, 我认为,若表专指是因为后人推崇遵循古人的用法,因此仍以 大名冠小名的形式表示。若表泛指,是因为出现了小名冠大名 的专用词,原词虽被保留但意义泛化。 大名冠小名现象作为上古汉语的一种构词方法曾被广泛使 用,经过历史的淘洗和与其它构词法的竞争,如今已只有极少 数保留下来,但在研究古文献时仍需注意。本文对这种现象进 行了解释与分析,并推测了其发展与消亡原因,总结了《诗 经》中的此类词语,希望能对这种现象的研究有所帮助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